佛教的建構的「三界六道」世界觀和輪迴觀念指的是什麼?

2021-03-06

佛教將眾生世間的生滅流轉變化,按其慾念和色慾存在的程度而分為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三種,統稱為三界。又稱為苦界,或苦海。居住在「欲界」的眾生,從下往上,又可分為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人、阿修羅、天六種,而「色界」與「無色界」的眾生均屬於天道,稱為「六道」。


欲界是指具有情慾、色慾、食慾、淫慾等各種慾念強烈的有情眾生所生存棲居的地方,以其慾念強盛,故稱為欲界。 居住在欲界的眾生,從下往上,又可分為六種,稱為「六道」。包括人道、阿修羅道、畜生道、餓鬼道、地獄道和天道中的一部分--六欲天:四天王天、忉利天、夜摩天、兜率天、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。


地獄,因其為六道之一,因此又叫地獄道、地獄趣。依佛教輪迴報應說,作惡者必受惡報,命終後,將墮於痛苦環境中,遭受種種罪苦,因此地獄的意思就是不可樂、苦具、苦器或受罪處。 在佛教中,所謂地獄,它既指遭受惡報的眾生所生活場所,又指受此惡報的眾生本身。


欲界六道眾生中的第二道為餓鬼,即鬼道。因為此道眾生中以餓鬼為最多,所以舊譯多作餓鬼。


畜生,新譯作傍生,為傍行之生類之意。據新譯《婆沙論》中說,諸有情因造作種種愚痴業,或因身語意各種惡行,墮於畜生道中。

在佛教中,阿修羅是六道之一,又是佛教護法八部眾之一。據說阿修羅生性好鬥,又多疑善嫉,爭強好勝,常與諸天鬥戰。眾生若犯嗔疑等,死後就會墮入修羅道中。


人指人道,是佛教所說的六道輪迴之一,眾生生命表現形式的一種。

天,梵語音譯「提婆」。在佛教中,所謂「天」,主要是指有情眾生因各自所行之善業而感得的殊勝果報,為六道輪迴中的一種,稱為天道,或天趣,而不是人們通常理解的自然界的天。佛教認為,天是有情眾生輪迴轉生的六道中最妙、最善,也是最快樂的趣處,只有修習「十善業道」者才能輪迴投生於天界。


色界和無色界都在天道。


色界位於欲界之上。相傳生於此界之諸天,遠離食、色之欲,但還未脫離質礙之身。所謂色即有質礙之意。由於此界眾生沒有食色之欲,所以也沒有男女之別,生於此界之眾生都由化生,依各自修習禪定之力而分為四層,分別是初禪天、二禪天、三禪天、四禪天。

無色界為三界之一,又稱無色天。「色」是質礙的意思,無色就是沒有質礙,即指超越了物質世界的束縛,所得到的自由狀態。是通過修習厭離物質的四無色定,或稱四空處定而獲得的天界果報。

三界和六道所指的範圍是相同的,三界是按照境界的不同區分的,六道是按照眾生種類或者說叫業力或者叫果報的不同區分的。界有軌持、差別之義,此三界為處於生死流轉中的有情眾生生存的場所。由於此三界都是沉溺於生死輪迴的迷妄眾生的生存處,故又稱為苦界,或苦海。

佛教研究院
版權所有 佛教研究院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